忆“江南”六朝古都-南京城市、天文、植物和水文篇

发布者:胡碧玉发布时间:2019-09-09浏览次数:1097

 

71日上午,经过一夜的火车劳顿,迎着南京的和风细雨,全体同学登上了中国人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被誉为“中国现代天文学摇篮”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现代天文学的许多分支学科和天文台站大多从这里诞生、组建和拓展,这里汇聚了各个年代发明的天文仪器,古代的有浑仪、简仪、圭表、地平经纬仪和天球仪等。这些仪器透视出我国古代科学家的聪明智慧和在天文学上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也为地科专业提供了现实的可触摸的素材,通过科普讲解于学习,同学们重温了地球概论中的天文知识,为深化厘清地球概论课程、推动中学研学旅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本。

全体学生在紫金山天文台聆听专业老师讲授地球概论相关知识

全体学生在紫金山天文台合影留念

71日中午,冒着酷暑,全体学生登上南京长江大桥,这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登上大桥,通过参观展览馆,教师现地讲解,同学们对长江水文知识、大桥选址历史知识都有了更深切的感知和体会,激发了同学们的国家认同情怀,也对区域地理中发展关键要素有了深入理解。

全体学生调研展览馆和聆听长江母亲河的系统知识

全体学生调研展览馆和聆听长江母亲河的系统知识

71日下午,同学们考察南京中山植物园,该植物园是中国中、北亚热带的植物研究中心,拥有专类园(区)10个,设有观赏植物中心、药用植物中心、经济植物中心等,其中分类系统园即植物分类系统园,包括亚热带华东地区可露地生长的种子植物300多种,隶属85204属,依循Bessey分类系统,按照生态条件和园林布局种植, 是学生们了解植物分类和进化的活标本园,通过认真聆听专业老师的讲解和解答,同学们对亚热带植物类型有了基本的感知了解。同时增长了对地方性自然地理知识的兴趣,叶茂老师也进行了现场提问与答疑。

叶茂老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中的热带园区给学生答疑



同学们南京中山植物园的植物分类系统园实习实践

全体学生南京中山植物园实习完成后合影留念

地理教育的本质属性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增进国家认同。南京不仅是六朝古都,而且是近现代史的发源地之一,其承载的爱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为此,引导学生通过红色记忆空间推动地理教育本质的升华是地理实践的重要内容。72日上午,全体学生考察了南京博物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南京博物院拥有各类藏品42万余件(套),馆藏数量居中国前三,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其丰富的藏品是国内区域文化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围绕东西部博物院的比较,博物馆研学成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后同学们参观了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即中山陵,了解了近代国父的生平事迹,激发了同学们奋发图强的热情。下午,通过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的走访与调查,热烈地分享了各自的感受,对红色记忆空间的保护与传承,空间依恋等如何推进区域地理教育、增进国家认同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和认知。

全体学生南京博物馆实习完成后合影留念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全体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山陵前合影留念

晚上,同学们就实习的主题和内容深化方面进行了探讨。并通过问卷调查,对城市文化景观的地方性建构-南京步行街进行了深入探究,也对野外调查方法有了深切的体会。

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对西安和南京的实习进行分析和总结

73日上午,全体学生考察了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该博物馆立足于地质研究、科普教育和文化展示三大功能定位,旨在展示汤山古生物、古人类和地质科普三大核心资源,地层天书厅展示了宁镇地区6亿年来的地质变迁过程,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地质科普课程。风尘仆仆地赶到上海后,晚上在住宿的酒店餐厅对西安、南京实习的成果进行深度的交流与展示。

通过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认知地质知识



在上海汉庭酒店餐厅分组深度汇报西安、南京实习内容

同学们在上海汉庭酒店餐厅进行实习成果交流展示

另外,学生们还根据南京的实习任务,通过认知性和探究性实习的方式,就火山地质地貌特征及形成过程、南京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进程;长江河流地貌等,通过实地感知、小组讨论等形式,认真完成了南京的实习任务,同学们也对实习的艰辛有了深刻的体会,更对美丽祖国有了更深切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