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地理系 -> 正文

李艳红

发布日期:2025-05-22

(一)个人简介

李艳红,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主要从事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担任新疆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新疆植物学会理事、新疆气象学会理事、新疆研学旅行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教育工作委员。先后获自治区第十四届、第十六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并获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第二层培养人选荣誉称号。

主持科技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0项。主持科技部-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联合基金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课题3项,省部级项目10项。已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等期刊发表SCI收录6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曾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景观生态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访学合作研究。

(二)联系方式

邮箱:lyh0704@126.com

(三)研究方向

研究内容1:新疆干旱区退化湖泊湿地的土壤水盐运移及生态修复研究,重点研究湖滨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退化植被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2:新疆咸水湖泊和淡水湖泊湿地土壤温室气体(C02、CH4、N2O)排放源和汇的转化研究,重点研究新疆艾比湖和博斯腾湖环湖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温室气体(C02、CH4、N2O)排放通量的空间差异性规律。

研究内容3:新疆天山北坡城市大气污染物N02和SO2空间排放和扩散机理等方面研究,重点研究天山北坡不同功能型城市对流层大气污染物N02和SO2气团来源轨迹、空间聚集和扩散机理。

(四)开设课程

本课程体系聚焦地理学方法论与干旱区系统研究,分设研究生与本科生双层次。研究生课程:

开设《地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系统培养野外样带观测(如绿洲-荒漠过渡带梯度分析)、地理大数据处理(融合无人机遥感与机器学习预测绿洲扩张)及系统建模能力(水热耦合模型评估绿洲可持续性),

开设《绿洲研究》课程,解析干旱区绿洲形成条件(水热阈值)、演化阶段(自然-人工系统)及生态功能(冷岛效应、生物多样性维持)。结合遥感与同位素技术追踪水循环过程,评估人类活动(灌溉、城镇化)对绿洲稳定的影响,探讨气候变化下绿洲适应性管理策略。本科生课程:

开设《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课程涵盖天气系统(锋面、气旋等)、气候形成机制(辐射平衡、环流模式)、气候变化(自然/人为驱动)及现代观测技术(卫星遥感、数值模拟)。重点分析干旱区气候特征(如焚风效应、冷岛效应)及极端事件归因,结合WRF模式开展降水模拟实践。

开设《地理科学导论》课程,系统阐述地理学"自然-人文"二元框架,包括自然地理(地貌演化、水文循环等)和人文地理(城乡发展、区域规划)。聚焦空间分析技术(GIS、遥感)及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脆弱性评估),通过典型案例(如黄士高原治理)培养系统思维。

(五)学术论文及专著

[1] Xu Zhang; Yanhong Li*; Siyuan Ren; Xiaofen Zhang ; Soil CO2 emissions and water level response in an arid zone lake wetland under freeze–thaw action, Journal of Hydrology, 2023, 625: 130069.

[2] Xu Zhang; Yanhong Li*;Fadong Li;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salt gradients in the ecological buffer zone of arid zone lakes and their influencing factors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4,444: 141299.

[3]Yanhong Li; Mingliang Zhao; Fadong Li ; Soil respiration in typical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wetland surrounding the high-salinity Ebinur Lake Fron, Earth Sci, 2018, 12(3): 611-624.

[4]曹扬; 李艳红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乌鲁木齐市NO2 污染影响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23, 43(6): 1981-1987.

[5]张梦洁; 李艳红; 李发东; 李发东 ; 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灌区棉田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 水土保持学 报, 2023, 37(1): 304-312.

曹扬,李艳红,基于 OMI 遥感数据及地面数据的新疆部分城市 NO2 污染特征分析及监测技术应用建议,2022,16(11):3784-3795.

[6] 陈霖明; 李艳红; 李发东; 何新林 ; 玛纳斯河流域棉田膜下滴灌前后土壤水分-盐分-养分运移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8): 1-13.

[7] 陈图峥,李艳红,李发东,何新林.玛纳斯河流域不同绿洲生态系统棉田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2,39(06):1133-1144.

[8]李艳红; 陈图峥; 李发东 ; 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剖面CO2、CH4和N2O扩散通量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04): 667-674.

[9]赵晓蓉; 李艳红 ; 天山北坡绿洲城市车流量与对流层NO2垂直柱浓度关系研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21, 41(2): 345-353.

[9]朱文煜, 李艳红, 李发东,艾比湖湿地季节性冻融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8,56(4):549-556.

[9]李艳红; 朱海强; 方丽章; 李发东 ; 艾比湖湿地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素, 生态学报,2020, 40(2): 549-559.

[10]李艳红,徐莉,王盼,杨甲全.罗布泊耳轮区现代盐壳单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干旱区地理,2015,38(06) :1143-1150.

[11]方丽章,李艳红*,李发东,朱海强.艾比湖湿地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间异质性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01):157-167.

[12]仝泽鹏,李艳红*,刘岩,侯小刚.天山南北绿洲城市夏季对流层NO2浓度特征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07):125-132.

[13]朱海强,李艳红*,李发东.近10年艾比湖湿地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水分-盐分-养分变化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8,38(03):535-543.

[14]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呼吸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 36(1):167-175.

[15]朱海强,李艳红*,李发东.艾比湖湿地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J]. 应用生态学报,2017, 28(4):1145-1154.

[16]王金龙,李艳红*,李发东.博斯腾湖人工和天然芦苇湿地土壤 CO2 、CH4 和 N2O 排放通量[J]. 生态学报, 2018, 38(2):668-677.

[17]马雯,李艳红*,王盼盼.新疆大中小城市夏季大气对流层 NO2 垂直柱浓度变化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36(7):2195-2199.

[18] 专利:李艳红 ; 一种光谱仪的便携放置箱, 2018-10-2, 中国, ZL 2017 2 1502049.2.

(六)科研项目

[1]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项目,“额尔齐斯河流域下游段水土资源开发的协同性调查与评估项目(2022xjkk070501)”,2022-2025;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协同创新专项(上海合作组织科技伙伴计划及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额尔齐斯河流域冻土退化对流域碳输移过程影响及其气候反馈研究“(2023E01009),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2024-2026;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NSFC-新疆联合基金),“干旱区膜下滴灌农田生态系统水盐与养分运移及环境效应(U1803244)”,2019-2022;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项目,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大气二氧化氮污染物空间输送机理研究( 41761007)”, 2018-202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艾比湖高盐湖泊湿地土壤二氧化碳排放影响机制研究(41561104)”,2016-2019;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新疆干旱区对流层大气二氧化氮浓度的时空变化研究(41161010)”,2012-2015;

[7] 自治区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艾比湖退化湿地典型植被生态恢复技术与集成示范(201433115)”,2014-2016;

[8] 新疆社科基金”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党的富民兴疆方针在新疆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研究“(2021VZJ009),2022-2023;

[9]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山北坡经济带大气对流层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污染物时空变化研究(2021D01A117)“,2021-2024。

(七)获奖情况

[1]李艳红、王莉莉、赵晓蓉, 奎屯市-独山子区-乌苏市区域大气NO2柱浓度时空变化研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2022年,省部级。

[2] 李艳红; 徐莉; 陈成贺日,新疆罗布泊湖盆沉积物剖面粒度与磁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第十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6年,省部级。

[3]荣获新疆师范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称号,2024年,校级。

[4]荣获新疆师范大学优秀党员科研先锋称号,2024年,校级。

[5]荣获新疆师范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24年,校级。

上一条:毛东雷

下一条:来风兵

版权所有:本站由新疆师范大学信息管理中心建设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Copyright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学院党委书记信箱:wyhsd_3011@163.com

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信箱:415724413@qq.com